前后端通信加密算法,前后端加解密传输
javaMD5和SHA256等常用加密算法
1、SHA(Secure hash Algorithm)是一个密码散列函数家族,包括SHA-SHA-22SHA-25SHA-384和SHA-512等算法。其中,SHA-22SHA-25SHA-384和SHA-512可以统称为SHA2加密算法。SHA算法的安全性要比MD5更高,SHA后面的数字表示的是加密后的字符串长度。
2、JAVA中MD5和SHA256等常用加密算法的作用和特点如下:MD5: 作用:常用于密码存储、文件完整性校验等场景。 特点: 单向散列:将明文转化为无法还原的128位密文。 无法逆向获取:由于MD5是摘要算法,生成的字符串无法逆向获取原始信息。
3、准确来讲,MD5不是一种加密算法,而是一种摘要算法,MD5能将明文输出为128bits的字符串,这个字符串是无法再被转换成明文的。网上一些MD5解密网站也只是保存了一些字符串对应的md5串,通过已经记录的md5串来找出原文。我做过的几个项目中经常见到MD5用在加密上的场景。
4、它通过复杂的算法操作,将明文转化为无法还原的密文,确保信息传输的一致性。尽管MD5常用于密码的存储,但需注意,由于其本质上是摘要而非加密,生成的128位字符串是单向的,无法逆向获取原始信息。在找回密码时,我们只能通过对比用户输入的MD5值来验证,而无法获取原密码。
前端常用的数据加密方式有哪些?
1、前端常用的数据加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base64编码 简介:虽然Base64编码不被认为是一种真正的加密方式,但它可以将二进制数据转换为ASCII字符串,使得数据可以在文本格式中安全地传输。Base64编码常用于在网页中嵌入图像或其他二进制资源。
2、https: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即HTTP的加密版本,通过SSL/TLS协议在HTTP与TCP层间加密数据,确保传输安全。MD5:一种散列函数,用于将任意长度字节串映射至128位整数,常用作数据完整性校验,如密码存储。但其易被暴力破解。SHA:安全哈希算法,应用于数字签名等信息安全领域,如SHA-SHA-25SHA-512等。
3、算法加密包括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如AES、DES等,使用同一密钥进行数据加密与解密。而非对称加密则利用公钥与私钥进行加密与解密,提升数据安全性。前端加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使用散列算法进行数据签名。散列算法将数据转换为固定大小的散列值,用于验证数据完整性与防止篡改。
4、对称加密:可以使用JAVASCRIPT库实现对称加密算法,如AES,对代码片段或关键数据进行加密。不对称加密:同样,JavaScript也可以实现不对称加密算法,如RSA,用于加密敏感信息或进行数字签名。代码混淆:答案:虽然混淆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加密,但它能显著增加代码的阅读和理解难度。
vue3问题:如何实现密码加密登录?前后端!
在Vue3项目中实现密码加密登录,前后端的实现方式如下:前端部分: 引入加密库:在Vue3项目中,可以引入BCrypt等加密库。这些库提供了前端加密用户密码的功能。 加密用户密码:在用户提交登录或注册请求之前,使用加密库对用户密码进行加密。加密后的密码再随请求发送到后端。
需求分析首要目标是确保用户密码在登录和注册请求中不暴露明文,以及后端数据库不存储明文密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通常采取前端加密传输,后端再加密存储的方式。 实现步骤1 实现前的准备在实际项目中,常用的加密方式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哈希函数。
前端获取到后端提供的公钥。使用JSEncrypt库中的方法,用公钥对登录密码进行加密。处理加密后的密码字符串:加密后的密码字符串可能包含特殊字符,如空格,这些字符在URL传输中可能导致解析错误。使用encodeURicomponent方法对加密后的密码字符串进行编码,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受干扰。
login.vue 在登录时,首先使用MD5加密密码,然后使用BCrypt对加密后的密码进行二次加密。设置加密的盐值rounds为10。
加密流程大致如下:首先,后端生成公钥并通过接口或方式提供给前端。 前端在项目中引入jsencrypt库,如在Vue项目中通过npm安装并集成到组件中。 获取到公钥后,前端生成对应的加密私钥,用公钥加密密码并作为新密码传给后端。后端使用私钥解密验证,通过后生成Token。
对于后端加密的实现,主要依赖Spring Boot框架和Spring Security组件。后端通过配置BCryptPasswordEncoder类实现密码的BCrypt加密。在登录校验过程中,后端服务器通过比较数据库中存储的加密密码与用户输入的加密密码是否匹配,来判断登录请求的有效性。
VUE+springboot实现登录密码动态加解密(bcrypt+md5)
1、login.vue 在登录时,首先使用MD5加密密码,然后使用BCrypt对加密后的密码进行二次加密。设置加密的盐值rounds为10。
2、对于后端加密的实现,主要依赖Spring Boot框架和Spring Security组件。后端通过配置BCryptPasswordEncoder类实现密码的BCrypt加密。在登录校验过程中,后端服务器通过比较数据库中存储的加密密码与用户输入的加密密码是否匹配,来判断登录请求的有效性。
前端接口响应加密解密方式
1、前端接口响应的加密解密方式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后端使用注解对响应体进行加密处理。例如,在SpringBoot等后端框架中,开发者可以自定义注解如@EncryptResponseBody,用于标记需要对响应体进行加密的控制器方法。
2、前端加密传输、后端解密 在前端,使用AES或DES算法对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加密过程中,需要指定一个密钥(key)和加密模式(如CBC、ECB等)。加密后的数据通过HTTP请求发送给后端服务器。在后端,使用与前端相同的密钥和加密模式对接收到的密文进行解密,还原为明文数据。
3、使用服务器的公钥验证签名,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前端解密响应数据:使用新的AES密钥,通过AES算法解密响应数据。注意事项:客户端的POSt请求数据需统一为FormData格式。客户端需预先获取服务器公钥,可能通过接口获取。数据传输使用base64编码,前端处理完成后即为base64格式,处理方式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4、前后端必须使用相同的加密模式、偏移量、秘钥和盐。 在前端发送至后端的数据中,需将所有的等号替换为任意字符,否则可能导致解密失败。在后端处理加密数据时,使用`hutool`工具包进行解密。实验结果显示,前端与后端之间数据交换顺畅,且加密与解密过程准确无误。